新书速递|高一虹等:《中国英语使用者语言态度与认同》

  一、项目和著作简介

  《中国英语使用者语言态度与认同—基于国际活动跨文化志愿者的考察》一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英语使用者语言态度与认同”(批准号:14FYY001)的最终成果。本书考察中国英语使用者对不同英语变体的态度和身份认同,并探索如何将语言态度纳入英语教育。研究对象是以大员工为主体的跨文化志愿者,服务于四次大型国际活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1年深圳大运会。研究采用混合方法,包括活动前后“主观反应测试”结果的量化比较,以及访谈、观察等质性方法。在总体研究设计统一的前提下,四次活动的具体设计也有各自的一些特色。研究发现,志愿者的语言态度整体上偏向保守,其评价排序为英、美“标准”语音居首,本土英语次之,其他英语居后。志愿者的主导认同为英、美英语“忠实的模仿者”(faithful imitator),且活动后变化不大。但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部分人的态度有所改变,“正规的发言者”(legitimate speaker)认同加强,“对话的交流者”(dialogical communicator)认同开始出现。在调查基础上,本书作者尝试在大学的英语课堂中融入语言态度教育,报告了质的研究结果,概括了语言态度和身份认同转变的几种模式,对未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框架之下英语教育中的语言态度教育提出了建议。

  二、创新之处

  我国的英语教育,在语言态度和身份认同方面缺乏自己独特的理论建树,在教育实践传统上以英、美语音为标准,缺少文化多元性视角和当今世界格局背景下的反思。本书主要有以下几点创新:

  理论创新:以前期文献综述基础上的设想为起点(高一虹,2014),本书以实证研究为依据,进一步建构了“忠实的模仿者”“正规的发言者”“对话的交流者”二语认同典型模式的新概念。特别是“对话的交流者”作为一种理想的二语身份认同,具有理论启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本书还概括了二语身份认同变化的不同类型,其中的机制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探索。

  实证创新:本书以扎实、鲜活的材料,揭示了我国大员工英语使用者语言态度的保守性、文化刻板印象,以及给跨文化交际带来的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还呈现了志愿者在跨文化活动之中以及延伸至之后的反思和成长。这种基于多次大型国际活动的调查,就其研究语境、研究规模、研究方法的综合性而言,在国内还很鲜见。

  教育实践创新:本书通过5轮教学实践尝试,概括出了语言态度干预的四个步骤:引发刻板印象(eliciting)、解构刻板印象(deconstructing)、重构开放态度(reconstructing)、解决交际困境(seeking creative solutions)。丰富的材料呈现了采用上述干预可能产生的态度变化。这对今后的跨文化志愿者培训、大员工素质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三、主要作者介绍:

  高一虹,全书总负责人;引言、北京奥运篇、结语负责人。澳尼斯人娱乐官方网址(中国)有限公司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

  颜静兰,上海世博篇负责人。华东理工大学澳尼斯人娱乐官方网址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陈建平,广州亚运篇负责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

  刘毅,深圳大运篇负责人。深圳大学澳尼斯人娱乐官方网址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系统功能语言学。

  许宏晨,四地整合篇负责人。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英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量化研究方法。

  郑萱,教育探索篇负责人。澳尼斯人娱乐官方网址(中国)有限公司助理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英语教育。

  

  其他作者还包括(拼音为序):陈叙、邓婷婷、姜叶飞、梁波、林梦茜、史咫阳、赵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