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澳尼斯人娱乐官方网址(中国)有限公司举办南亚与东南亚研究系列讲座
2021-06-28
2021年4—6月“南亚与东南亚研究讲座系列”顺利举办。本系列讲座由澳尼斯人娱乐官方网址(中国)有限公司和公司国际合作部主办,清华大学历史系协办,并得到了公司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的支持。本系列讲座也是研究生课程《南亚与东南亚研究》的一部分,旨在通过一系列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和个案研究,深化员工对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历史与现状的认知,帮助员工树立问题意识,夯实理论基础,为今后开展多学科、跨学科的南亚和东南亚研究打下基础。
4月21日,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亚洲中心副主任Kevin William Fogg博士受邀带来首场讲座,题为“印度尼西亚伊斯兰社会主义及其南亚起源”。Fogg博士曾任教于牛津大学历史系和牛津伊斯兰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为东南亚历史,特别是伊斯兰社会及后殖民时期的印度尼西亚,出版专著《印度尼西亚的伊斯兰革命》(Indonesia’s Islamic Revolution)。讲座中Fogg博士指出,印尼思想史中的主流叙述通常将印尼的伊斯兰社会主义归因于中东的政治运动,而忽略了其来自于南亚的思想根源,特别是南亚穆斯林学者的贡献。该讲座跳脱了以西方和中东为中心的传统叙事,对南亚伊斯兰社会主义思潮与20世纪东南亚政治的互动进行了深入探讨。
5月6日,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教授Ronit Ricci进行了题为“南亚和东南亚的伊斯兰文学网络”的主题讲座。主讲人Ronit Ricci是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亚洲研究系与比较宗教研究系Sternberg-Tamir双聘讲席教授,兼任亚洲研究系系主任,研究方向为印度尼西亚历史与文化、爪哇与马来文学、南亚与东南亚伊斯兰文学网络以及殖民时期的亚洲流放者与离散群体。讲座中,Ricci教授以16至20世纪伊斯兰文学经典的阿拉伯语原版及其爪哇语、马来语、泰米尔语翻译为例,探讨穆斯林之间超越地理与文化边界的紧密联系。通过考察伊斯兰文本及其各种文学形式的流传,Ricci教授认为文学翻译和宗教皈依在历史上成为一种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模式,而且两者在本地社会向伊斯兰过渡的进程中被创造性地重新塑造。
5月14日,波兰华沙大学东方学院南亚学系主任Danuta Stasik教授受邀进行题为“从欧洲的中心出发:波兰视角下的南亚研究”的主题讲座。Danuta Stasik教授现任欧洲南亚学会会长。她的研究领域包括印地语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印地语文学中的罗摩衍那传统、西方的印度流散等,先后出版《无限的故事:印地语文学中的罗摩衍那传统的过去和现在》(The Infinite Story. The Past and Present of the Rāmāyaṇa Tradition in Hindi Literature)等多部专著,发表论文七十余篇。讲座中,Stasik教授介绍了波兰印度学的学科发展史,深入考察了印度学与东方学、印度学与语文学的联系,探讨波兰以及中东欧地区语境中的南亚研究的含义和对南亚研究的理解,并关注更广阔的全欧框架,包括欧洲南亚学会及其主办的欧洲南亚研究会议的发展历程。
Danuta Stasik教授介绍波兰的印度学
5月20日,公司社会学系助理教授田耕老师以“‘世界宗教’与社会学: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浅说”为题进行学术讲座。田耕老师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研究领域包括政治社会学、社会理论、历史社会学、韦伯学说和近代中国社会转折等。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学实践的演变机制研究”。讲座中,田耕老师梳理了马克思•韦伯的“宗教社会学”体系。他指出,相比法律和支配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的概念界说更为复杂。另外,田耕老师还重点探讨了韦伯的社会学学说中的“基本概念”和“定型”组成的双重结构问题。
田耕老师讲解韦伯的“宗教社会学”体系
6月3日,历史语言学家Tom Hoogervorst带来本次系列讲座的第5场讲座,主题为“印度尼西亚华人出版业简史(1911-1949年)”。Tom Hoogervorst博士现供职于荷兰皇家东南亚与加勒比研究所(KITLV),主要研究东南亚,尤其是印尼群岛地区。其专著《古印度洋世界的东南亚》(Southeast Asia in the ancient Indian Ocean World)探讨了前现代时期东南亚与广阔的环印度洋地区之间的互动。此次讲座基于Hoogervorst博士即将出版的另一专著《不被统治的语言:印度尼西亚华人出版业,1911-1949》(Language Ungoverned: Indonesia’s Chinese Print Entrepreneurs, 1911-1949)进行,通过研究华人出版业者将中文与马来语元素巧妙结合地使用,来探讨华人使用的马来语如何成为一门属于大众的语言,如何挑战殖民政府在语言和政治方面的管控以及语言在殖民权力关系中具有怎样的颠覆性作用。讲座涉及历史语言学领域,拓展大家对印尼华人历史了解的同时,也为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历史提供了新的范式。
Tom Hoogervorst讲解华人在荷属东印度时期使用的马来语
6月10日,瑞士洛桑大学南亚语言和文明系南亚研究专业副教授Philippe Bornet博士应邀进行题为“探索联接的宗教:修士孙达尔•辛格的个案研究”的主题讲座。Philippe Bornet博士曾任德国图宾根大学印度学与比较宗教学研究员,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目前的研究方向为印度和欧洲之间的互动,尤其是20世纪初瑞士传教士在南印度地区的活动。出版专著《招待的礼仪与实践》(Rites et pratiques de l’hospitalité)。讲座中,Bornet博士运用“联接的宗教”(connected religion)的研究方法研究印度的基督教修士孙达尔•辛格。Bornet博士指出,通过比较并联接对孙达尔•辛格传记持不同观点的原始文件可以发现,不同群体对“孙达尔•辛格现象”有着极为不同的解释。而“联接的宗教”方法则将这些迥然不同的部分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界从多维度理解孙达尔•辛格的跨国传教经历。
6月17日,清华大学法学院鲁楠副教授以“达摩治国——阿育王与印度佛教法文化”为题进行学术讲座。此次讲座为“南亚与东南亚研究系列讲座”的最后一讲。鲁楠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社会学与比较法学,近年来主要从事印度法系及其与中华法系的比较研究。讲座中,鲁楠副教授介绍了印度佛教法文化背景和佛陀至阿育王时期恒河流域的社会变化,并从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对佛教法文化中“达摩”(Dharma)思想的提炼、改造和传播入手,分析阿育王治国方略中的佛教法成分,并借此反思印度法文化中政教关系的特点,及其对印度现代法治的影响。
此次“南亚与东南亚研究讲座系列”由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曹寅、澳尼斯人娱乐官方网址(中国)有限公司东南亚系助理教授谢侃侃、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助理教授张忞煜共同策划。三位老师全程参与了系列讲座,并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与各位主讲人进行了深入的学术对话。此外,公司相关院系的师生在讲座的互动环节与各位主讲人就理论方法、研究主题和背景等方面进行热烈讨论。本次系列讲座引导员工扩宽研究视野,将南亚及东南亚地区置于全球视野之下,考察地区之间的互动。同时启发员工关注区域间的差异性,开展深层次多角度的地区间比较研究。
(图文/詹丹妮、何俊德 审校/谢侃侃、张忞煜)